当前所在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佛学研究

佛学论文

网站首页 > 佛教研究 > 佛学论文
现观|若离执著,何忧何怖——浅析修行之魔业
来源:释圆助 日期:2018-12-23 浏览量:9379


       三有轮回皆从爱执生,若离于爱,何忧何怖!从流转轮回的十二缘起支来看,无明和爱、取是流转轮回的根本因,要脱离轮回必须断无明和爱取,要断除无明和爱取就要闻思修行般若空性法门,以此断除轮回的根本。而凡夫众生正由于没有脱离爱执,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障碍,怎么认识它,应如何对待这些障碍,又怎样从中解脱呢?

       01、认识魔业之本体
       《大智度论》云:“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尽名为魔。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瑜伽师地论》云:“云何魔事?谓诸所有能引出离善法欲生;耽著诸欲增上力故,寻还退舍。当知此即是为魔事。”显宗经典中,四种魔谓: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在密宗当中,四魔指有碍魔、无碍魔、欢喜魔、傲慢魔。 
       《入菩萨行论》云:“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苦,悉有我执生,此魔我何用。”玛吉拉准空行母也说:“有碍无碍魔,喜乐傲慢魔,其根为慢魔。”所以魔业的根本就是我执,而这个我执的施设处“我”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一个五蕴的假合。玛吉拉准空行母曾说:“众魔为意识,凶魔乃我执,野魔即分别,断彼称断者。”因此可知魔是我们自心的显现,是由我执所引发。 
       所有的魔业都是由我执引生,而我执是由非理作意引发。所以行持任何善法都应以三轮体空来摄持,不以三轮体空来摄持的善法——因为带有实执,因此只能成为世间波罗蜜多。进而言之,带有我执和我所执的善,因为杂有名利心的缘故最终也会变成恶。比如一念不正、一念害人之心、一念轻人之心、一念嫉妒之心、一念傲慢之心,都是恶的体现,而恶心的究竟也是一种魔业。
       02、由魔业引生之过患
       《现观庄严论》里讲到:“摧伏魔力等,十四种功德,当知诸过失,有四十六种”。这四十六种过失分别是以智力而分的两种魔业,以身语意三种染污法而言的三种,从大乘中退失的七种因和从大乘中散乱的八种因等等。魔业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魔显现来给你做阻扰,是因为我们的虚妄分别心在作祟,除我执分别心外没有一个真正的魔来伤害我们。 
       然而很多魔业是很难被认识到的,所以莲花生大士对空行母益西措嘉传过一个殊胜教言:“凡是对修行做障碍的,不论影响内心也好,制造外缘也罢,都是魔障。”佛陀也在《楞严经》中详细宣讲了五蕴魔,《般舟三昧经》《大品般若经》和《般若八千颂》都讲到了魔业的种类,俾令修行者认识并对治它,首先认识就是一个进步,下面浅析一下《现观庄严论》中讲到的46种魔业: 
       一、认清46种魔业 
       1. 由于历经千辛万苦才能证悟般若,因而有一种脆弱之心认为我这样的人难以证悟,所以舍弃般若。
       认为自己不行就生起一种懒惰懈怠之心,其实这是我们要圆满善法过程中所要断除的障碍,而去除这种过失必须要有勇猛心,而与勇猛心相违的就是胆小懦弱。试想:虽然这个般若法门很甚深,但是诸佛菩萨前辈大德他们也是以凡夫身份因修此法门而成就的,他们可以,我为什么不行?所以要发起勇猛向上的精进之心。 
       2. 认为由于智慧敏锐,才气十足而容易证悟。
       以上为骄傲自满,古德有云:“满招损,谦受益。”以因果律来衡量这绝对是一大违缘,所谓我慢高山不出德水。傲慢只会消损自己的福报,以傲慢的心念念缘取正法,是念念在造罪业,由此可知,以此为因,它的果报绝不是成就! 
       3. 以身的染污法——伸懒腰等缮写般若等。
       看似很小的一种行为,为什么也列入魔业?其实万法源于我们的心,因为心对法宝有轻视,那以缘起律来衡量的话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报。因为诸佛皆从般若生,内心对般若法没有恭敬又怎能成就?所以身的行为都是由心来支配的,一旦出现这种也是着魔的表现。如《大品般若经》云:“复次,须菩提,书写般若波罗蜜经时偃蹇骜慢,当知是菩萨魔事。复次,须菩提,书是经时戏笑乱心,当知是菩萨魔事。复次,须菩提,若书是经时轻笑不敬,当知是菩萨魔事。复次,须菩提,若书是经时心乱不定,当知是菩萨魔事等等。” 
       4. 分别是以心的染污法贪心来缮写般若,以语的染污法嬉闹等讽诵般若等。 
       缘好的境产生贪执、缘不好的产生嗔恨等心相应不相应法,所以是魔。这是行蕴,语言的染污法也是对般若没有恭敬之心。其实这些都是自心上的一种过失,由于愚昧无知不懂缘起规律、不敬重法宝,即是魔业。由此可知遍智果位要从发心开始,原因是心能主宰一起,“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我们之所以没有断除这些魔业,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无缘的空性见,死死地被我执所束缚着。反之若能以利他为主就是断除我执的一个殊胜方便。 
       所谓“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说的是我们要发心求取遍智,就要以菩提心来摄持,菩提心达至究竟就会成佛,同时也是生于净土之直接因。 
       5. 从大乘中退失的七种原因
       ① “以相似理由认为我修了这么长世间没有得授记而退失。”《般若摄颂》云:“如人为观海水往,见树林山仍遥远,不见彼等遥远相,思近大海无怀疑。当知已入妙菩提,听闻如来此般若,纵未得佛亲授记,不久自证佛菩提。”也说到只要一旦听受了如来的行境——般若,那就说明与法身大海已经不遥远了,纵然没有得到佛陀的亲自具体的授记,但是佛陀亲口说了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证得佛菩提的果位。对佛语深信不疑则不会因为修的时间长没得授记而退失般若。 
       ② 从因大乘道中退失,就如同舍弃树根而寻求树枝一样。舍弃大乘道的根本般若法门,而去寻求枝叶的小乘或世间法。 
       ③ 从大乘果中退失。对一切遍智——佛的智慧、佛的无上悲心不起信心,而对世间的一些智慧感兴趣。如同不向主人乞讨而向仆人乞讨的狗一样。 
       ④ 从体大乘法中退失,对胜乘不起信心,犹如已得大象而舍弃又寻找象迹一般。在听闻诸佛菩萨的智慧结晶——般若法后,不去修学,那这与比喻所说的一样,也是魔业。 
       ⑤ 从所为之本体中退失,从小乘法藏中寻求所为,如同从蹄迹水中寻觅宝珠一样。 
       ⑥ 从因果之关联中退失,希望从小乘道中获得大乘遍智,这就犹如以日月宫的标准来衡量尊胜宫的比喻一样。 
       ⑦ 从无上特法中退失,认为上下乘相同而不知三身的特法,如果你认为大乘的法身和小乘的法身一样的话,那这个就像是一个转轮王和一个小山国家的国王一样的、认为大乘的报身与小乘的报身一致,犹如百味佳肴与豆泥平等;同理认为化身一样的话则犹如如意宝珠与假宝平等一样。
       6. 从大乘中散乱的八因
       ① 趋入般若的缘
       a. 弘扬般若法门的过程当中,经常不能如愿以偿。对繁多欲妙境加以分别。 
       ② 一些相似的般若的过失
       b. 将单单的缮写文字法行耽著为般若。
       c. 将单单无实的所诠耽著为般若。
       d. 将单单的能诠文字经函耽著为般若。
       e. 将无文字耽著为般若。 
       ③ 由般若中散乱的过失
       f. 作意城区等贪嗔之境。
       g. 作意名闻利养。
       h. 从魔所宣说的非道中寻求方便智慧。 
       7. 依于自他其中之一的二十三种讲闻违缘
       ① 以听闻者与传讲者的次第:
       a. 听闻者对般若的讲闻等有强烈欲乐心,传讲者十分懈怠。
       b. 听闻者在此地,传讲者在他境。
       c. 听闻者具备知足少欲,传讲者不具备知足少欲。
       d. 听闻者具足头陀行功德,传讲者不具足头陀行功德。
       e. 听闻者具备善法,传讲者不具有善法。
       f. 听闻者喜欢布施,传讲者具大吝啬。
       g. 听闻者愿意供养,传讲者不愿接受。
       h. 听闻者以略说能够理解,传讲者以广说而理解。
       i. 听闻者了知经等妙法,传讲者不了知经等妙法。
       j. 听闻者有善巧方便,传讲者不善巧方便。
       k. 听闻者已获得陀罗尼,传讲者没有获得陀罗尼。
       l. 听闻者想缮写般若文字,传讲者不想。
       m. 听闻者远离贪爱结等五障,传讲者没有远离贪爱结等五障。
       n. 听闻者想独自远离恶趣,传讲者想结缘者都远离恶趣。
       o. 听闻者喜乐独自趋往善趣,传讲者喜乐结缘者都趋往善趣。 
       以上都是传法和听法之间,弟子和上师发现许多不符合实际的事情,然后互相离开、断传承,这全属魔障。魔并不是一个外相的恐怖的形象,留于轮回,障碍解脱,能给我们身心带来危害、损恼的就是魔。 
       ② 与传讲者、听闻者相联而意乐不一
       a. 传讲者喜欢自己独处,听闻者喜欢眷属大众。
       b. 传讲者不给随行的机会,听闻者却想跟随。
       c. 传讲者希求少量财物,听闻者不想供养。
       这23种依靠讲闻所产生的违缘是由传讲者和听闻者两个之间的距离很大所导致的,如果上师的智慧、悲心、菩提心、善巧方便等等的功德非常超胜的话,我们作为弟子,也应该想办法跟上上师的脚步!如果传讲者不具有善法,我们也应该观清净心,这对我们是最有利的。所谓万法唯心造,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若在接受甚深法的过程中断传承,看上师的过失,或因生不起信心而离开,这就是魔王波旬最高兴的事。所以在佛法当中,传法者、佛法和听受者之间有着甚深的缘起,不能破坏缘起,而应以最大的恭敬心、欢喜心、感恩心、精进心来谛听。实在说执着就是我们修学般若最大的障碍。
所以首先要有空性的认知,通过听闻般若法巩固自己的认知,对万法为空再再思维引生定解,然后在生活中真实行持。觉悟了魔所作的事业,还能完全远离,这就是佛所摄持。 
       8. 由住处不一致而导致的四种违缘
       ① 传讲者不畏生命想去有危险的地方传法,听闻者不去有生命危险的地方。
       ② 传讲者想去发生饥荒的地方传法,听闻者不去发生饥荒的地方。
       ③ 传讲者去往盗匪等扰乱的地方,听闻者不去盗匪等扰乱的地方。
       ④ 传讲者为化缘而去看望在家人,听闻者不去看望在家人。 
       以上述的外缘而导致心不悦意,由此彻底中断闻思般若,也会成为讲闻般若的违缘。如果只是心理上的一些问题的话,那不算真正的魔业。 
       9. 特别所断的三种过失
       ① 凭借魔所宣说之经一类不该学修的非处邪教,用伪造的词句在大乘教(与修行人之间)进行挑拨离间。
修行时不能与正法脱离,要让法融入于心,那这样的话任何外道的教派和观点都影响不了我们! 
       ② 将不是所修的般若、不净观之类有缘的相似修行立为究竟的修行。 
       ③ 对于魔化为佛陀一类的幻现、不该起信的非处邪师生起欢喜。 
       另外佛陀在《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云:“何谓魔业?谓爱乐小乘是为魔业,不护菩提心是为魔业,于诸有情简别行施是为魔业,乐求生处而持禁戒是为魔业,为求色相而修忍辱是为魔业,作世间事相应精进是为魔业,于禅味著是为魔业,以慧厌离于下劣法是为魔业,在于生死而有疲倦是为魔业,作诸善根而不回向是为魔业,厌离烦恼是为魔业,覆藏己过是为魔业,憎嫉菩萨是为魔业,诽谤正法是为魔业,背恩不报是为魔业,不求诸度是为魔业,不敬正法是为魔业,悭惜于法是为魔业,希利说法是为魔业,离于方便成就有情是为魔业,舍四摄法是为魔业,毁破禁戒是为魔业,轻持戒者是为魔业,顺声闻行是为魔业,顺缘觉乘是为魔业,要求无为是为魔业,厌离有为是为魔业,心怀疑惑不利有情是为魔业,所闻好疑不善通达如理作意是为魔业,好怀谄诳假示哀愍是为魔业,粗犷恶骂是为魔业,于罪不厌是为魔业,染著自法是为魔业,少闻便足是为魔业,不求正法是为魔业,乐求非法是为魔业, 于障盖缠不乐对治是为魔业,不净心口是为魔业,忍沙门垢是为魔业。”
       《楞严经》中广说了五阴魔,有五十种,是基于五蕴是我的基础上而产生的魔业,在《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分别都涉及到魔事品。因篇幅有限未能引用。 
但是要了知魔业必须深入经论,才能知道哪些是魔、哪些是修法,在了知以后,才能正确取舍。 
       二、出现魔业之原因 
       有人可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法越来越深或越来越殊胜时,魔众会越来越猖狂?他认为法深时应该遣除魔众,不应该魔众增上。”《般若摄颂》云:“有人已得无价宝,稀有恒时害亦多。如是如来胜般若,法宝难得害亦多。”有人已经得到了无价之宝,因为它是稀世珍宝所以稀有罕见,在得到持有的时间里,恒时会遭受有贪婪之心的怨敌等危害的情况也很多。因为百千万劫难遭遇的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在所有法中是至高无上的珍宝,所以福德不圆满的人就会遭受种种邪魔外道的损害,或被洗劫一空、不能领受。
       03、违缘损害与否之因
       其实,违缘就是我们在追求遍智的过程中所要规避的歧途,规避这个歧途可以让我们生起道智的方便——这是胜义菩提心之因,也是成佛的方便。而是否能规避违缘的关键是什么?就在于是否对般若法门有深入的领悟、了解,是否对众生生起了真实的大悲心,未具备这些,则经常会遭受恶魔的损害。 
       1. 出现违缘之对境
       有菩萨着魔,有菩萨不着魔。这是什么原因呢?具足精进与具有般若慧的菩萨,魔王没办法干扰,而一点精进和一点智慧的菩萨,魔王会经常干扰。一点也不精进的菩萨魔王没必要干扰。《般若摄颂》云:“新入乘之浅慧者,未得稀有此珍宝,为造违缘恶魔喜。” 
       也就是说,初学者因为从未通达这么甚深的般若的甚深义。魔王经常有机会来制造违缘! 
       2. 由违缘中受到保护
       ① 内摄持
       麦彭仁波切在《白莲花之璎珞》中说到对治魔业的方法有:“作为内缘的,是证悟平等空性的智慧,不舍众生的大悲,誓言稳固;”关于证悟空性,经中也说:“乃至殊胜二资未圆满之前,期间也不会证悟空性。”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通过践行菩提心来积累福德资粮,而菩提心的所缘对境即是众生。《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所以一定要在生活中缘每一位众生践行菩提心,历事练心,培植自己的福报。 
       ② 外摄持
       作为外缘的,是对佛陀之加持具备信心。这些能治,就是诸违缘魔业的降伏者。总之既要有空性智慧还要有大悲心,以及誓言坚定,以信心祈祷上师和佛菩萨加持! 
另外在噶当派的窍诀中也讲过只要祈祷上师,保持对上师的信心,八万四千魔众便无计可施。 
       ③ 归摄
       归根结底,这些方法都是在断除我执。从万法唯心的角度而言,心若灭时法亦灭。所以在遇到违缘时,坚定地祈祷佛菩萨加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心不执著也就不会起烦恼,不起烦恼就是佛所摄持。依此很快会圆满资粮,速达最妙佛果。 
       此外,还需了知修行就是在和魔一步一步地做斗争,就是在改掉我们无始以来积久的恶习,否则任凭我执我慢增上的话,就是在和魔相应,所以断除我执方能开显本性。这以后一切都会显现为我们修行的助缘。那时又会有什么畏惧和怖畏?
       04、引用案例说明
       修行过程中若运用以上的方法绝对可以遣除违缘,魔众便会无机可施。 
       1. 案例分析
       悟达国师,原本持戒精严,德行显赫,后来当朝皇帝供养他一个沉香法座。这时由于生起了高慢心、名利心,结果膝盖上忽然生出一个人面疮。人面疮有眉眼口齿,每次喂食时他都开口啖食,与人无别。国师看了很多名医都束手无策,后来是圣僧赐予三昧水洗濯,人面疮就说出了他们前世的恩怨,前世自己是晁错,国师是袁盎。由于被袁盎杀害,所以在多世中一 直跟随伺机报复,但因国师十世是高僧,并且持戒精严,但因后来起了一念名利心便被冤家有机可乘,后来经过高僧开示才化解了怨仇。 
       黄念祖老居士在《谷响集》讲了一位女居士的公案,黄老在广化寺讲《阿弥陀佛宗要》时讲到念佛没得一心时,不可急躁求见佛。因为这急躁的心会给冤家提供方便,他们会伺机报复扰乱修行人的修持。一位女居士说您讲的就是我的病,我念观音菩萨就想见观音菩萨,自从见了菩萨后,各种乱相就出现了。睁眼闭眼白天晚上都能看到,有时候是善相,有时候是恶相。满屋子里坐满人全是恶相。结果晚上睡不着觉,白天休息不好。搞得神经兮兮的。黄老给她讲,你不必修法去压制,还给他讲一个古德的话对于魔众干扰你不看,不听,不见,不去管它,魔障自会消除,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就是这个道理。后来这个女居士依这个方法就消除了魔障。由此可知“不闻不睹”也是驱魔妙方。 
       2. 摄义
       综上所述,遣除违缘需以无二慧来对治。修有所成,是每一个修行人的目标。那么必须要从众多显密经论中汲取般若空慧,断除我执,超凡入圣!如此一来在你的境界里哪里还有忧愁、怖畏?哪里还有魔?一切人一切事都共同转成成就的善妙因缘!
       05、总摄
       认识魔业,以般若慧对治之,如此就能离遍智佛果越来越近! 
       干涸心田不长灵感草,拙劣漏作疏漏诚忏悔,愿众皆离烦恼束缚爱,获得三身诚祈师加持!
上一篇:因明|探秘因明——对比陈那、法称… 下一篇:戒律|幸福的密码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wybuddhist@163.com告知,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