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研讨会

第六届大会文集

网站首页 > 研讨会 > 第六届研讨会
最高级的和平,是人心的平和
来源:王轶文 日期:2019-04-04 浏览量:5428


物质的飞速发展,并没有让我们更幸福,反而让我们更贪婪,备受嗔恨的煎熬。对自我的执著成为社会最大的祸害,呼唤和平的声音,充满了世界每一个角落。仇恨需要慈悲、生命需要平等、我执需要放下,世界的和平,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的和平。也许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既是修行的过程,更是一种担当。

关键词:和平;慈悲;无我;利他  

01是什么让我们远离和平

1. 嗔恨心让人类迷失在战争的硝烟中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后,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没有停歇过。战争成为解决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为了思想、信仰、种族、资源、强权等问题血流成河,这让人类付出了无比惨重的代价。地球需要和平,战争只会让仇恨更加强烈,胜利者只能赢得战争,却无法赢得和平。

人类用战争去征服敌人,去伤害那些妨害自己利益的人,希望他们不快乐、不幸福,甚至是消灭他们,以此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满足。“战争云何起,生灵坠涂炭;嗔为众祸根,使人良知灭”,人类在嗔恨中迷失了自我,身心备受煎熬,使地球失去了和平。

然而,外在的敌人不一定能降伏得住,降伏了一个,将来还会有千千万万个敌人出现,只要嗔恨心还在,敌人就永远不会穷尽。所以,折磨我们身心、破坏我们相续的嗔恨心才是应该消灭的,敌人只是嗔恨心的外在显现。只要以慈悲为武器降伏了嗔恨心,敌人将不复存在。

2. 贪心让人类从自然不断索取

随着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人类不仅飞速消耗着大自然给予的珍贵资源,同时还大量排放废气、烟尘,严重影响大气环境的质量。人类的贪婪让地球不堪重负,大自然正以其独特的方式给人类警醒,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正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后果。

人类已经意识到解决环保问题刻不容缓,投入大量的精力治理污染,不断探索利用新能源的技术来解决能源危机,但这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只是为了开发出更多的资源供人类使用。然而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有效的对治贪心,再丰富的资源也不够用。

苏格拉底曾感叹:“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我们想要的太多,真正需要的却很少。《八大人觉经》:“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丛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我们为贪心所逼迫,不断追求一些本不需要的东西,但欲望不会因此而满足,还会想要拥有更多,浪费更多的资源。地球可以满足我们的生活,却无法满足我们的贪欲。

3. 愚痴让人类不懂得尊重生命

人类需要和平,其他生命也需要和平,但令人痛惜的是,仿佛需要和平的只有人类自己。大多数动物繁衍生息并没有对人类构成威胁,它们只是安分地享用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资源,但人类为了保养身体、装饰身体,却无情地夺走了它们的皮毛骨肉。对动物而言,每天都面临着比世界大战更悲惨的遭遇。

对动物生命的践踏除了贪图口腹之欲,还有因为愚痴而认为动物生来就是给人吃的,不知道它们和人类一样,渴望快乐而不愿感受痛苦。对懂得生命价值的人来说,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苦乐的感受。动物的生命和人类没有区别,同样值得尊重。

“药王”孙思邈就非常反对杀生,他在《千金方》中指出:“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动物和我们一样珍爱自己的生命,以杀生延续自己生命并不可取。不杀生,并不代表不能治病。“藏医”从未做过动物的活体解剖;藏药里所有的动物成份,都是在动物死后才入药;藏医的治病理念,是给予众生安乐,而不仅仅是人类。印度伟大的和平主义者“圣雄”甘地,也曾说过:“从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可以判断这个民族是否伟大,道德是否高尚。”

4. “我执让人类内心不和平

身处和平时代的人类,没有战火纷飞的恐惧,也没有挨饿受冻的痛苦,但我们仍然不幸福。因为物质财富和经济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人类的痛苦。

外在的事物无法令我们不自在,生生世世让我们不自由、不幸福的,是心中的我执。因为我执,人类把五蕴假合的身体执为实有,终生为之忙碌,并由此产生了贪、嗔、痴等烦恼。看到别人有什么,自己马上想拥有,甚至还想超过别人,压力和痛苦便随之而来。更有甚者违法乱纪,昧着良心做事,不仅自己痛苦不堪,还影响社会的和谐。

对自我的执著,是社会最大的祸害,社会的和谐需要我们构建自心的和平,放下自我,让自己融入整体。改变了人的自我意识,就犹如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分子结构,个人内心得到和平时,带来的涟漪效应必定会扩散到整个社会。  

02佛教思想践行和平之路

1. 慈悲化解仇恨

回顾人类历史上互相残害的悲剧,究其根本就是缺乏慈悲心。仇恨与战争不可能换来和平,战争只会加重仇恨,以暴制暴并不是负负得正的公式,战争加战争将变成世界末日,唯有慈悲才能消除所有的嗔恨。

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也就是说,“慈”是给一切生命带来快乐,“悲”是让一切生命远离痛苦。若心中充满慈悲,即使身处逆境感受痛苦时,也会利用这种痛苦发愿“我今受此苦,众生不复受”,甘愿将众生的痛苦由自己代受,又怎会忍心加害众生。

佛教的慈悲心不是奢侈品,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虽不像很多时髦的东西那般吸引眼球,但就如水和空气,淡得让人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在任何一个环境中,离开它都无法生存。不仅是大乘行者,社会各界都需要慈悲,若人人把慈悲当成一种习惯,大到国家、民族间的战争,小到家庭、团体内的争斗,都会从根本上得以平息。

2. 平等地对待一切

在面对个人、国家、种族之间的积怨时,用平等心驱除“此”和“彼”的差别、填平“你”和“我”之间的鸿沟,就能更切身地去体验对方的痛苦和希望,就能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别人,世界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和平。

佛教的慈悲心不仅对人类,还包含动物等所有众生。佛说:“然诸众生即是我身,众生与我等无差别。”佛教认为“众生平等”而不杀生,体现了一种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生命哲学。

人类的生存与自然万物相互依存,形成一种特殊的生态平衡,汤因比教授发挥了佛教的“无情有性”说,他指出:“宇宙全体,及其中的万物都有尊严性。”大自然的一切都有尊严,如果人侵犯了它们的尊严,就等于侵犯了我们本身的尊严,因果规律是平等的,后果终究会反作用于我们自身。

3. 因感恩而行利他

作为人类社会的成员,我们的生存依赖于社会,依赖于人民大众提供的各种物质和文化的条件。我们应常存感恩之心,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生活在他人的恩泽中而不自知。爱因斯坦曾真诚地写到:“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

《入行论》云:“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世间的一切快乐都是从利他产生,痛苦都是由自利而引发。《胜利道歌》亦云:“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越是想着自己,心就越狭隘,越得不到利益;越是装着别人,自己的利益反而会不期而至。利他心就像一颗珍宝,随时都可以散发光芒,遣除自他内心的愚痴黑暗,为我们指明人生的正确方向。

4. 和平来自无我

世界上不管哪一种战争,究其根源,皆是为“我”而生。为了我的国家、我的权利、我的一切。“我”总想获得更多的资源,让自己的种族高高在上,希望自己所在阶层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我”之一念起,顷刻间剑拔弩张,纷争四起。

物质的飞速发展似乎无法填补心灵的空虚,烦恼痛苦越来越多,这都是因为对世俗中的东西有强烈实执,把五蕴假合的身体执为实有,终生为之忙碌。这一切都是因为无明愚痴,看不清轮回的本性是苦,被暂时的快乐迷惑,于轮回苦海中不得解脱。弥勒菩萨云:“不净房中无香味,三界轮回无少乐。”

真正的和平需要无我,只有放下了我执,才能更好的利他,才能不再为了自己而伤害众生。佛教从不和别人争斗,而是和自己的烦恼斗争,以无我的利剑斩断我执,自然心无挂碍,轻安自在。  

03守护和平——从身边做起

1. 用伟大的爱做微小的事

我们常以自己的力量微小,或需要帮助的众生太多为借口,而未付诸于行动。虽然我们每个人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但大海就是由一滴一滴的水组成,如果我们都不洒下这一滴甘露,大海就总是缺少了一滴。

德兰修女说:“如果我不从街上救回第一个人,我也就不会救回数以万计的人了,爱得从一个人开始。”任何一件事,哪怕再微小,只要对众生有利,就应该坚持下去。从屠刀下解救出一条生命,数量虽小,但对于被救的动物而言,却是其最珍贵的性命。

人的一生中,有时会因为别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件小事,从而改变自己的信念,甚至一生的命运。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句良言、或是将空调调高一度,我们也不能因其善小而不愿为之。善意的行为虽然微小,但却可以向世界传递一份正能量,让身边的一切感受到爱的温暖。

2.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当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世界时,应先从自身做起。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才有力量影响更多的人。独善其身并不是自私的只顾自己,而是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即使独自一人,也能以至善的标准要求自己。

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同样需要从自身做起。时时以正知正念观察自心,打开心量,经常发愿利益众生,将利他心辐射出去。若人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构建和谐社会将轻而易举,只要具足了强大的心智,完全可以做到“济天下”。

3. 真正的和平来自人心的平和

世界是大家共有的,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别人有不同的观念、意见与欲求。正因有如此多不同的事物和思想,世界才多姿多彩。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无一不美,只有百花齐放,才是春满人间。如果我们能跳出二元对立的冲突看自己、看身边的人和世界,就可以摆脱种种痛苦和焦虑的体验,让心境平和起来。

曼德拉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世人,暴力难以带来改变,宽恕可以促成和解,如果不放下仇恨,将永远生活在痛苦中。内心的平和并不是要我们厌离社会,而是改变被烦恼所奴役,被无明所戏弄的愚痴的生存状态。

当我们擦去蒙蔽心灵的灰尘,内修平和淡定,生起真正的慈悲心,世界便会因我们的存在,变得更加祥和美好。  

- END -

注:原文标题为《和平之路》,内容略有删改。


上一篇:你若放下,便是和平 已是最后篇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wybuddhist@163.com告知,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