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研讨会

第五届大会文集

网站首页 > 研讨会 > 第五届研讨会
南传佛教的教义|第五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专题演讲
来源: 日期:2018-02-14 浏览量:5916
       摘要:为东南亚、斯里兰卡等地区所秉持的南传佛教,是最古老的佛陀法脉。它的主要经典用巴利语表述;教义归结为四圣谛——苦集灭道;修持则归结为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遵循如是法教,行者在精神完善的旅途中盘旋上升,最终达到证悟的顶峰。
       演讲嘉宾:帕库•孙通桑卡毗尼长老(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清迈校区教务处主任)
       地点:泰国·清迈  第五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
       时间:2015年8月1日

       最古老的佛教
       在泰国,人们以信奉南传佛教为主。什么是南传佛教呢?
       南传佛教的巴利语发音是 fei li wo da,字面意思是“上座或长老的观点或学说”,所以南传佛教也叫上座部佛教。南传佛教传袭巴利语佛典,学术界普遍认为,巴利语佛典记载着佛陀最早期的法教。
       多个世纪以来,南传佛教一直是东南亚地区和斯里兰卡的主要宗教。这些东南亚国家包括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等。目前全世界有超过2.47亿的南传佛教徒。近几十年来,南传佛教也开始在西方生根发芽。
       一脉十八宗
       佛教宗派很多,但佛法只有一种。佛陀,也就是觉者,把他所创立的宗教称为佛法和戒律,经与戒简称为法。为了给佛法修行提供社会架构的支持,以及为后世保存法教,佛陀建立了比丘和比丘尼的僧伽制度。僧伽制度延续至今,为后代僧俗传递着这些古老的教授。
       佛陀灭度后,佛法在印度的传扬过程中,出现了对原始教义的不同解释。这导致了僧伽内部的分裂,出现多达十八个不同的宗派。这些教派中的一支后来发起了一场改革运动,该宗派自称为Mahayana,而把其他的宗派称为Melayana。我们今天称之为上座部的宗派,是早期非大乘的派别中唯一的幸存者。
       如是我闻
       南传佛教经文用的巴利语,是佛陀时代印度中部雅利安人的一种方言。作为佛陀的常随侍者和表兄,阿难无误谨记了佛陀的一言一语,成为佛陀教法的活宝库。佛陀圆寂后不久,包括阿难在内的五百个上座部比丘结集,背诵并勘校他们在佛陀45年的弘法生涯中所听受的所有法教。这些经文多数是以“如是我闻”开头的。
       佛灭度后,佛陀的法教,继续在僧团中以口传的方式延续。这种口传是印度的一贯传统,在佛陀出世很久以前就存在。
       结集三藏
       公元前250年,僧众对这些佛陀教示,进行系统地整理和编撰,并将其分为三部分:律藏——关于僧伽制度和规则的经文;经藏——佛陀及其清净弟子的教言;论藏——对教法在精神和哲学层面的详细分析。这三部统称为三藏。
       公元前三世纪,斯里兰卡的僧侣们着手对三藏的详细注解进行结集。五世纪初,又对这些注解进行校对,并翻译成巴利文。三藏及其后的注释,和编年史一起构成了南传佛教经典文献的完整体系。
       巴利语的加持
       巴利语原来是一种口头语言,并没有自己的文字。直到公元前一百年,三藏才由斯里兰卡负责誊抄的僧侣们,以早期婆罗门文本的形式,按发音书写固定下来。从那以后,三藏就被翻译成很多不同的文本。
       虽然三藏中最为流行的经文,有着很多英文译本,但南传佛教的后学者仍然认为,学习巴利语,哪怕只有一星半点,也可以极大加深他们对佛陀法教的理解。
       亲自去发现
       佛教徒对三藏,并不像世界上其他宗教那样,把经文看做信条、先知揭示的神圣真理、牢不可破的宣言,只能不加怀疑、单纯依靠信心全盘接受;相反,正如佛陀的教诫那样,对于他的法教,应该首先去审查,在生活中实践,从而自己发现它们是否确实能产生其所承诺的结果。
       文字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记录于三藏的文字所指明的真理。而那些积年累月为某些章节的作者身份等问题争论不休的学者们,会彻底错过法教的要点。
       几百年来,三藏的法教一直静静发挥着作用,并将持续下去,成为数以百万计的追随者,在通向觉醒的求索之路上不可或缺的引导。
       四个真理
       关于佛陀教法的概要,需要谈到四圣谛。
       佛陀证悟后不久,进行了第一次传法。在这些开示中,佛陀给出了一个基本架构,为今后的教法奠定了基础。这个架构就是四圣谛——四个基本的法则。这是佛陀对生命实相如实而敏锐的解析。这些真理,并不是形而上的理论或关于信仰的文章,而是规范实际的修行,从而引导我们获得证悟。
       这四圣谛是:
       1. 苦谛:痛苦,不如意、不满足、压力等;
       2. 集谛:痛苦和不满足的因是爱欲、存在或不存在的二元状态;
       3. 灭谛:爱欲的息灭;
       4. 道谛: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游戏规则
       因为对四圣谛一无所知,不懂得用四圣谛的法则规范这个世界,所以我们一直被束缚于轮回,束缚于生老病死的痛苦循环。无始以来,我们的贪欲依照因果业力的法则,推动着轮回的进程,从一个刹那到下一个刹那,生生世世不停地流转。
       根据这个永恒不变的法则,一个人当下身口意的任何行为,会根据其是否善妙产生相应的后果。不善妙和不良的行为必定伴随着痛苦,而善妙的行为终将带来安乐。对这一法则的无知,使得我们的生存注定漫无目的,前一瞬间快乐,后一时刻绝望。这一生是天堂,下一世是地狱。
       领取任务
       佛陀发现要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必须给四圣谛分别指派一个具体的任务:第一个圣谛的任务是了知;第二个圣谛的任务是放下;第三个圣谛的任务是体悟;第四个圣谛的任务是培养。
       彻底证悟第三个圣谛,就为觉醒铺平了道路,终结了无明、贪欲、痛苦和业本身,让我们直接获得最超脱的自由和无上的幸福。这是佛教的终极目的——绝对、不灭、无欺的涅槃。
       无价的馈赠
       无明和我们的精神纠缠在一起盘根错节,导致愚痴心灵对自我的欺骗。它诡计多端、令人窒息。解决的方法也不仅仅是用善良去爱、当下保持正念那么简单。修行者必须用专业技能把自己武装起来,应用各种工具,以便在智力和时间上,打败不善的习气,并最终根除它。
       例如,布施的修持可以削弱贪婪的习气。这个珍贵的道理,教导我们什么是善妙的行为、背后的动机、产生的结果;而实际修行使我们免于偏离航向,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其他如安忍的行持,使我们逐渐摆脱嗔恨心的诱人掌控;十念的修持,提供减轻疑虑的方法,还可以使我们在遭受身体疼痛时保持镇静、尊重自我的健康、克服懒惰和散乱,以及免于纵欲等等。
       需要学习的技巧还有很多。从这些修持中发展和成熟的善妙品质,铺平了通向涅槃的道路。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世俗社会来说,行者也会逐渐成为一个更慷慨、友爱、富同情心的人,并且更加平和、头脑清明。
       这种个人对证悟的诚挚求索,对一个急需救助的世界来说,正是无价而及时的馈赠。
       盘旋上升的旅程
       佛陀的教法总结起来就是戒定慧。
       戒行,是随着与之相关的品质——正语、正业和正命的成长,正见和正思维也逐渐成熟。这些概括为一种非常实用的形式,就是五戒。五戒是每个佛教行者秉持的基本行为守则: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甚至比丘227条和尼众311条复杂的戒律条款,也都以五戒为基础和核心。
       禅定,是通过戒律的修持,当外在行为得到净化之后,行者的主要工作转向修行,深入到最细微的转化层面。禅定(三摩地)的开发,是八正道的最后三种品质——正精进、正念和正定的详细阐述。正精进是学习怎样长养善妙的品质,去除不善的品质;正念是学习怎样使注意力持续专注于当下的觉受;正定是学习如何将自己的心彻底而坚定地沉浸在理想对境中,从而产生定,一种不断深入身心的宁静状态。
       正念和正定,需要经由四念处的修持,顺序开发出来。四念处是禅修的一种系统方法,包括大量技巧。其中对身体尤其是呼吸保持分明的正念,是特别有效的修持,可以使寂止和胜观的两种品质达到平衡。通过不懈修持,行者越来越娴熟地把寂止和胜观的力量结合在一起,用于探索身体和心灵的本性。
       对于八正道的最佳诠释,是我们需要培养的个人品质的总集,而不是将其看成次第的修持步骤。
       比如传统上认为,正见和正思维等同智慧辨析,对二者的培养,有助于开发正语、正业和正命;而正语、正业和正命被认为与戒行相关;戒行培养起来了,与禅定相关的正精进、正念和正定也会发展起来。同样,随着禅定的成熟,智慧也将呈现出来并逐渐加深。随着整个过程的展开,一个品质的发展又促进下一个品质的培养。行者在精神完善的旅途中盘旋上升,最终达到证悟的顶峰。


上一篇:最大的关怀,莫过于帮助一个人好好… 下一篇:心灵安适|第五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wybuddhist@163.com告知,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