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佛学研究

佛学论文

网站首页 > 佛教研究 > 佛学论文
实修中观的五大关键
来源:五论论文 日期:2024-10-07 浏览量:108

不同宗教信仰,其关注的中心点是什么?就是“我”。有了“我”,就可以设定目标——获得快乐。比如世人要读一所名牌大学,将来谋得一份高薪的工作,之后买名车、购别墅。但依靠这些“我所”,真的就能获得快乐吗? 


第一大关键——认定所破
一位上师在美国讲课期间,遇到一位名牌大学的教授,他就是依靠这种模式赚得数亿美元。但从此以后,他的快乐人生便被埋葬了,竞争、焦虑、紧张、失眠占据了他的生活。最后,他不得不向大悲怙主发出求救,才得以摆脱。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可见我们浪费了生生世世去追求,但追求到的快乐很容易就被摧毁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结局,根源就在于我们所运用的是一种颠倒的途径,去追求一种颠倒的快乐。那到底又是怎样颠倒的?益西彭措堪布在《中观总义》中回答说,以无明把所境人、法妄计为人我和法我并耽著不舍,由此产生深重的人法二执。由于颠倒理解而将根本连显现都不存在的人我、法我妄执为真实存在,由此产生二我执,无始以来皈依的就是这两种我执。二我执,即是道所破。那么二我执的对境是什么?就是人我、法我。二我就是理所破。这就是实修中观的第一大关键--认定所破:道所破及理所破。之所以称为第一关键,是因为:如果没有认定所破,修行中观就成了盲修瞎炼,因为如果不知道什么时候破显现,什么时候破执著,那就如同虽然射箭,却没有对准靶子去射一样。
从实修的次第,先分析理所破。关于“我”的理解:不同宗教设立宗派,必须要解释清楚“我”是怎么来的。如果连“我”都解释不清,那又如何解释得了宇宙人生?首先观察“我”是如何存在的:

1. 外道对“我”的见解: 在三千年前古印度的哲学家见解是,“我”是控制身心者。身体流转会变,我是常一自主、不变的,也即离身有我。
2. 约两千六百年前,佛说,如果认为离身心以外有常一自主的我,不是更加坚固我执了吗?这样修道永远不得解脱。因此佛否定了离蕴之我,而宣说“我”是由五蕴假名安立,如支分聚合为车一样。
3. 那么“我”是怎样定义的?月称菩萨《四百论广释》中云:“我”,即是不观待他而有独立堪忍的自性。由法与补特伽罗之差别,分为法我与人我。
以上讲到了理所破总摄为二我。下面分析“无我”。为何中观宗要破“我”?月称菩萨在《四百论广释》中介绍了“我”之后,又云:“由此无故,名为无我。换言之,人我和法我即便在名言谛中也不存在。只是在未经胜义理论观察的情况下,名言中有缘起假立的人、法。所以大中观应成派要在二谛中破我。
无我是佛教不共的观点。佛教论师又可分为四派,都否定外道的我:
1.有部、经部宣说的人无我宗义。
2.唯识及中观除了人无我外,也主张法无我。唯识宗认为贪嗔是由所执境产生,所以主张无实有外境,万法唯心造。唯心所现的二取空,但心识实有,这是他们对法无我的解释。
3.从中观看唯识的见解,如果无外境而内心是实有,那么内心的苦乐感受仍然存在,贪嗔烦恼仍无法断除。既然外境无实,内心也应该无实。所以中观宗又破唯识执著心识实有。
      

第二大关键——认识能破正理

那么在《中观总义》中是怎么破斥心识实有呢?首先讲了共同五大因、不共四大因等能破工具,如同战争中的枪和子弹。

第三大关键——运用能破正理

如果单知道理论而不知如何运用,就破不了戏论,对打破实执无益。所以紧接着就讲了第三大关健——如何运用五大因直接抉择内心,破除实执的心房。这是最关键点,也就是大圆满本来清净的见解。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也说:“远离戏论大中观,自性光明大圆满,义同名称不相同,此外无有更胜见。”意思是说,中观应成派所抉择的中观见解,与荣索班智达、全知无垢光尊者为主的大圆满祖师们所抉择的本来清净的甚深见解,意义上实际是一致的。
以下简略介绍如何以五大因破除实执的心房:
1.首先运用观察因的金刚屑因抉择心无来处
以金刚屑因能将妄执心有四边生的邪见碎为微尘,譬如一念信心生起,如果是自生,说明信心已经成立,既已成立,有什么必要再生呢?这种生无任何增上意义。又应成有无穷生的过失。
一般人认为信心是以他法而生。那么信心和这个法是接触生?还是不接触生?接触生应成因果同时,若不接触,应成能生任何法,同等不接触故。总之,一念心本无来处。也正因此,慧可觅心不得来处时,达摩祖师说:“为汝安心竟。”
2.以观察体的离一多因,抉择心无住处
心如果有实体,应当有住处,一般人都认为心住在心脏内,但通过离一多因观察粗大色法心脏,分析到无分微尘,再无分微尘抉择为空性,也未见实有的心;再看能住的心,如果以色法存在,应该见到形状颜色,但未见。
如果以心法的体性存在,则只能是一体存在或多体存在,可以以离一多因把粗大的心识逐步分析,最后分到无分刹那,无分刹那也抉择为空性。因此,心根本没有实有的一体或多体。
这样抉择心的本性无住,也正因此,六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开悟。
3.以观察一切的大缘起因抉择心无去处
观察去者——这一念心,正如《中论》云:是已去的心去?还是未去的心去?去了的法本体已灭,不能再去;未去的未来法也无法去。如果认为未去的法可以去,那是名言假立,胜义中未去的法就是不能去。这样抉择心没有实有的去。
所以,以上将能破正理直接运用在心上,让我们认识到,这一念心正在起心动念的当下也是无生、无住、无灭。


第四大关键——树立中观正见

运用正理破除心的戏论后,树立起不退转的中观定解,也即中观正见。换言之,以上虽然让我们认识到这一念心无生、无住、无灭,到这一步还不能停止,还要不断观察,直到产生空性定解,这就是第四大关键。
      

第五大关键——安住定解串习

产生空性定解后,不断安住在定解中串习,久而久之,逐步成就出世间无漏道果功德,就可真正断除道所破的法。
那么具体怎么趋入实修?益西彭措堪布引用《定解宝灯论》说,一开始观察修、中间观察安住轮番修、最后安住修。心识本是自明的体性,只要按照这个次第不断串习,心的力量就会增强,串习达到纯熟时,就可任运安住;越能安住,执著增益就会越来越弱,贪嗔就越减薄,就不会造业。所以,首先以相似空性之道,压伏烦恼;再进一步修离一切戏论,没有观察者、交替者、安住者,串习到丝毫执著都没有,就能真正现证大空性,这时道所破的真实能破就会彻底现前。
从以上第一个步骤到第五个步骤,次第踏实地修持,就有希望现证空性。

《释菩提心论》云:“如是空性义,瑜珈者观修,贪求利他心,决定生无疑。”也即上根者以空性智慧,必定能生起大悲菩提心。此方便与智慧是大乘修行的精髓,若能生起,则已踏上了大乘的正道。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俱舍|悄悄潜伏的贼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wybuddhist@163.com告知,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