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佛学研究

佛学论文

网站首页 > 佛教研究 > 佛学论文
中观|若是空,又如何现?
来源:五论论文 日期:2023-08-13 浏览量:847

鉴于世间人及部分初学者对缘起性空存在种种的疑惑,因此,为了使更多的人对于空性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而远离误区,本文以五个科判分别阐述了对空性的误解、什么是空性、空而现的合理性、万法无实故如梦、缘起性空的重要性与功德。希望能对初学者或世间人有所帮助。


01
概述:对空性的误解
在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认为世间万物是实有存在的,是由最小单位的粒子组成粗大的物质。认为生活的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若是都空了,那怎么组成这个粗大的器世界呢?由于存在着这样的担忧,因此必须要承认最小的物质单位。因此缘起性空或者现空无二等大乘中观理论,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挑战性。
不必说初学者,佛陀在世时很多小乘行人,虽然已经证得了四果阿罗汉,但一听到空性法门,也是口吐鲜血而亡。可见对于空性,若没有系统的深入闻思是很难理解的。鉴于此,末学以浅薄的慧力给大家作简单阐述。
其实很多人对于“空性”缺乏正确的理解,只是人云亦云,因此存在很多的误解。通常人们认为,所谓的“空”是指没有任何东西,譬如说空杯子指的是杯子里面没有装东西,空房子则是指房子里空无一人等等。
如果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空性,那么显现与空性就成了完全对立,也就是说,若是显现就不会空,若是空就不应该显现,如果是空,那么因果业报就成了虚无,如果因果成立,那么就不可能是空,而对于现空无二的说法,总会觉得矛盾重重。


02
什么是空性
“空性”这个名相,因为早期有许多梵文与藏文的英文翻译,都将空性译为“空无”、“无物”,所以,许多人进而将“空性”和“什么都没有”两者画上等号,但这与“空性”真正的含义相去甚远。
如果把“空”和“空性”分开来说,在梵文里面有两个字,第一个字“sunya”,第二个字“sunyata”,第一个字可以翻译成“空”,第二个字可以翻译成“空性”,这本来是两个很普通的名词,然而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空性”,并不是单单的一无所有,也并非凭空捏造,万法在显现的同时却是空而无自性、无实有的,佛陀发现了这一点,而且自己也证悟了这一实相,才把宇宙真相宣说给了我们这些众生。
“空性”是指不是实存的性质,也就是说没有真实存在,真实存在的这个性质被否定的状态,我们称之为“空”或者“空性”。事实上,万法在显现的同时即是空性的,因此空性也就是所有现象的本质,显现与空性不可分割相辅相承,因为是空性所以才会显现,也正因为显现所以也就证明了其自身并非实有的空性。
在佛教经典中,“空性”往往称为“不可思议”“无法言喻”“不可说”等,但也可直接翻译为“难以想象的”或“无以名状的”。因此,当说到空性时,意思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指一种能让任何事物显现、改变或消失的无限可能性。比如有些对佛陀的祈祷文说:“顶礼大力佛陀,能把整个宇宙放在一个原子上。”密勒日巴尊者与弟子惹琼巴也有类似的故事:
惹琼巴想要到印度去求学,密勒日巴告诉他没有必要,可是惹琼巴坚持要去印度。当惹琼巴回到西藏的时候,密勒日巴去见他,惹琼巴对于自己新学到的知识感到十分骄傲。在师徒二人走回密勒日巴洞穴的途中,突然落下一阵大冰雹,密勒日巴看到路边有个牦牛角,就进入牛角里,但牛角没有变大,密勒日巴也没有变小。密勒日巴在牛角里对着惹琼巴唱了一首歌,说牛角里的空间对任何了解无二的人还大得很!
这样的故事和祈祷文对于怀疑论者而言,简直就是宗教上可笑的符咒;而缺乏智慧的虔诚信徒,把它解释为“神一般的英雄,利用凡人所没有的超能力,表演了一些奇迹。”仔细研究分析这些祈祷文和歌集,就能知道,这并不是什么超能力,而是对于实相的某种了解或知识——他们了悟事物大小内外的不二性,也就是“空性”。



03

空而现的合理性
1.缘起必然性空
龙树菩萨在《中观根本慧论》中也说道:“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凡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事物,都是没有自性的,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因此可以说,这样的法就是空性的。
因缘所生指的是,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化为乌有,因此“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因果定律称之为缘起,而凡是缘起的法必然是空性的,也就是缘起性空。
《中论疏》云:“缘起者体性可起,待缘而起,故名缘起。”要想明白佛教的义理,就必须从缘起论开始。缘起性空也是宇宙人生本来的、必然的、普遍的法则,《中阿含经》云:“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这是对缘起的定义。
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都是互相存在着关系和条件。如果没有这个关系和条件,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无法生起。佛在《般若二万五千颂》中讲:“无论佛出世与否、说法与否,众生了达与否、证悟与否,法界本性都是二谛双运”。诸法本具的状态、本来面貌和佛出世不出世没有关系,和佛是否传法没有关系,和众生是否了达、是否证悟这样的道理都没有关系。无论佛出世或不出世,无论佛转法轮还是不转法轮,无论众生是否证悟了这个道理,诸法原本的状态,诸法的实相就是二谛双运、现空不二,它就是现而空、空而现这样的一个状态。它原本就是这样,永远都是这样,是不会改变的。

2.性空才会缘起
如果想:既然一切万法都是空无实有,万一不空又会怎样呢?
答:若一切法不空,也就是说一切法是实有存在的,常有的,就会存在以下过失:
在这个世间,无论欲界、色界、无色界,或者西方、东方的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存在一个实有的法,这个法决定不可能有现和不现的部分。因为如果是“实有”的法,则必定是恒常不变、实有唯一的自性,如果存在现和不现的部分,那现的部分与不现的部分是不是一体?
比如一百个人同时看见一个瓶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眼识产生,有些人看瓶口、有些人看瓶腹、有些人看瓶底。如果瓶子是实有一体的话,一百个人的眼识也应该变成一体了。若是这样谁也不会承认,因为每个人见到瓶子的眼识都是各自不相同的;如果现与不现的部分不是一体,那么也就失去了实有唯一的身份,因此,所谓的实一并不存在。
另外,从时间的角度来讲,如果有一个实有的法存在,那么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应该发生任何变化,比如今天的瓶子、明天的瓶子和后天的瓶子都应该是一体的,这样一来,如同今天的瓶子那样,后天的瓶子也应如是,而不能发生任何变化。
或者,这个瓶子不应该出现东边存在西边不存在、西边存在东边不存在的情况,而应该是遍于一切空间、遍于一切时间,也不应该出现不同的人见到从而产生不同眼识等现象。由此将会导致世间中千差万别、各式各样的法自然消失,不会出现东方的瓶子、西方的瓶子,或者金瓶、银瓶等种种分类,全部成为如同虚空一般的一个整体。
但事实并非如此,一切时方中无量无边、各种各样、色彩斑斓、现量而现的这些景象,由于无一实有,所以才会显现千差万别的缘起法。比如饿鬼见到的是脓血,人却可以见为水;或者,在某人心目中不共戴天的仇敌,在另一个人的心目中则是至亲至爱的友人。
由此可以了知,真正的实相上并不存在一种恒常实有的法,也就是说,一切万法绝对是空性的,空性与显现是不可分割的。比如说,瓶子是空性就必定有显现,有显现的话,其本体也必定是空性的。
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也在于此。而二者存在的方式,既不是像黑白线搓在一起那样各自分开——空的时候不是现、现的时候不是空;也不是排除一者后另一者才出现——瓶子首先显现,被打烂后就变成空性了,或者对心的本性最初没有认识时不是空性,一旦认识之后才成为空性。而是,凡是空性决定为显现,凡是显现决定为空性。如《定解宝灯论》云:“显现周遍空性,空性周遍显现。”

04
万法无实故如梦
万法无一实有,才有了如此多姿多彩的显现,所以显现的一切终究是如幻如梦的,如《宝积经》云:“世尊!譬如有人在梦中享受很多的欲乐、嬉笑、游戏等等。当他醒来之后回忆的时候,就会发现梦中的境相丝毫得不到。为什么呢?因为正当那个人在梦中享受快乐的时候,尚且得不到什么,何况是醒来之后?如果有人说,我见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等等,要知道,这些说法都是不合理的。同样,我们的眼、耳等诸根,就像梦中的事一样,只是妄现而已。像这样,一切万法都得不到实有的自性,或者说没有自体,是空性。以诸法不可得的缘故,对诸法的安立等等也不可说。”
譬喻中讲到,一个人在梦中,见到各种悦意的外境,并且缘着这些外境不断地分别、取著,玩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但是,当他醒来回顾梦境的时候,就会知道,正在做梦的时候,一切外境、心识等都是虚假的,一点也得不到。既然正显现梦相的时候都得不到,那么,醒来的时候,梦相全部消失,就更是不可得了。
同样,现在的一切显现就像梦一样,只是因缘聚合而似现的一幕幕幻相。因此,你在面对这一切的根、境、识等现相的时候,如果说:“我见到、得到了什么”,其实只是疯人疯语。这些戏论法正在显现的时候,我们去观察,也得不到真实的自性。如果从迷梦中醒来,就更是得不到了。
诸法本来就是不存在、非实有的,只是我们凡夫众生无明愚痴的耽著才显现一切万法。这就像一个女人梦到自己生了孩子,她会想“我终于有孩子了”,当然这是妄想。后来她梦中的孩子死去了,女人又想:“我的孩子没了!”虽然以她这个“孩子没了”的分别念,会遣除生起“有孩子”的心想,但这个分别也是妄想,也即梦中分别“有孩子”的心是妄想,认为“没了孩子”的心同样是妄想。
同样,我们过去一直对于瓶子等法作实有想,这当然是妄想。后来我们对于瓶子等以中观正理抉择,认定了“瓶子等无有”,又开始作“无瓶子”等想。虽然这种想能对治作“有瓶子”等想,但这个想仍是妄想。所以,不论我们对于事物作实有想或无有想,都是妄念分别、执著而已,诸法本是空而无自性。
总的来说,我们凡夫众生太可怜了,见到事物显现,则耽著显现;说空性又耽著空性,总是堕入一边。因此,佛对于空性说了十六空、二十空;关于显现,佛又运用了很多比喻,如《般若经》云:“一切法如梦如幻,涅亦如梦如幻,较涅有胜法者,此亦如梦如幻。”《金刚经》也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运用了阳焰、水月等幻化八喻,以此证成一切法虽显现却无有实质。


05
缘起性空的重要性与功德
般若空性是佛法的精华,若能证悟空性,也就见到了法界的实相,因此通达缘起性空之理是十分重要的。退一步说,即便没有精通空性,但如果能听到类似《心经》《金刚经》之类的佛经,或者宣讲甚深空性的中观论著等等,也有很大功德。
如果在此基础上能稍稍有些收获,亦即生起合理的怀疑。比如说,“诸法究竟是不是空性呢?也许是噢!”假使能有这样的疑问,那么从此以后,这个人的心里就播下了空性的种子,纵然即生不能成佛,但他流转轮回的时间也所剩不多了。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也说道:“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意思是说,福德浅薄者,于此烦恼的对治妙法——缘起性空,都不生合理的疑惑,若谁人略略对此法生疑,也能坏灭三有轮回。
关于这一点,在佛经当中还有一个比喻:一个人在辽阔的原始森林当中迷了路,他焦急而又迷茫地走了很久,最后终于遇到了放牧的牧童。这就说明他已经接近森林的边缘,很快就要走出去了。为什么呢?因为牧童们不可能到森林深处去放牧,而只会在森林边缘一带活动。
佛继续说道:同样,无始以来,我们在轮回当中经历了无数次生生死死,恐怖漫长的轮回就像茫茫无际的森林,而我们就如同在轮回密林中徘徊了很久的迷路人,现在终于听到了空性的法门,虽然尚未证悟空性,甚至对空性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但我们却已经踏上了脱离轮回的征程。这就说明,凡是听到般若波罗蜜多、凡是听到空性的人,纵然没有获得解脱,但也即将走到轮回的边界,很快就能从轮回中得到解脱。
当然,如果没有证悟空性,即使有了出离心与世俗菩提心,也不能彻底解决最后的问题。什么是最后的问题呢?就是从根本上断除所有的贪嗔痴烦恼与无明我执。也就是说,所有的问题,最后都必须以证悟空性的智慧来解决。仅仅具备出离心与菩提心,仍然不能获得最终的解脱。
身为凡夫,证悟空性是非常难的,但能相似地理解也会减少很多烦恼,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实用。只要慢慢熏习,就不会去执著今世、轮回、三界等。最终解脱生死轮回,达到涅槃彼岸。



上一篇:中观|见或不见,光明就在那里 下一篇:比量世间的非量人生——以因明的观…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wybuddhist@163.com告知,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