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佛学研究

佛学论文

网站首页 > 佛教研究 > 佛学论文
因明|我们的未来在哪里?——以理成立后世无终
来源:释圆载 日期:2018-12-23 浏览量:9672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事实上,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几个字就把这个重要的问题给搪塞过去了。几千年来,大家都这样糊涂着。其实,这个问题并非没有答案——佛陀早已告诉了我们真相。

       01、简述《量理宝藏论》的观现量品
       在藏地,人们公认的雪域三大文殊之一萨迦班智达根嘎嘉村,其著作《量理宝藏论》是诸因明论典中的集大成之作。他完全跟随印度“二胜六庄严”中两位理自在的观点,在第九品中详细抉择了有情众生的来龙去脉。本品叫做“观现量”,作者详细阐述了因明自宗所承许的四种真现量:根识现量、意识现量、自证现量、瑜伽现量。对于有情众生的前生后世问题,作者从对境的角度将其归纳在“瑜伽现量”里面。这说明有情众生的前生后世并非是在凡夫的根识现量面前所显现的,也不是其意识现量的对境,更是无法直接以其凡夫的自证就能了知,它唯一是圣者入根本慧定所现前的瑜伽境界才能够照见。所以,普通的世间凡愚对此问题不明了,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02、佛教承许前生后世的方式
       既然凡愚众生无法亲眼看到自己或他人的前生后世,那如何才能让其真实了达有情众生存在前生后世这一真相呢?唯一的方法是通过比量来进行论证,从而使其断除疑惑,最终能够去伪存真。这也是佛教因明学的创立及弘传的意趣之一。 
       为什么佛教承许“有情众生有前生后世”呢?因为这是圣者们通过其瑜伽现量而了知的。当然,圣者的瑜伽现量的层次也是有所不同的。从补特伽罗的身份来分,有声闻、缘觉、大乘菩萨三种。在大乘中,佛和菩萨的瑜伽现量都包括在菩萨的瑜伽现量当中。总而言之,大、小乘各自见道以上的见解全部属于此处所指之瑜伽现量。在这所有的真实瑜伽现量当中,以佛的瑜伽现量最为究竟,所以,要成立三世因果的轮回不虚,就应该以佛智之因作为突破口进行论证。 
       首先是要建立佛陀的过去。佛陀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其原因是什么呢?克主杰大师在相关因明论典中说,主要是他的智慧资粮已经圆满。而在本论当中,对佛陀能够照见过去和未来的事实是通过比量来进行论证的。佛陀在正觉果位时,宣说了三乘教法,也即各乘的三藏十二部契经等。如:佛陀在初转法轮时宣讲四谛法门,使声缘弟子证得人无我空性,从而横超三界;在再转法轮时宣讲离戏空性,使大乘弟子证得二无我空,从而趋入无上涅槃。因为这些教言真实不虚,依之修行的各位先贤古德都已经达至各自的果位。所以,佛陀能够宣说这种真实语,也可推知他在因地时曾经证得了这种种的瑜伽境界。
       世间当中也是如此,先前的文学大师们早已作古,但他们留下了很多的著作,后世之人通过对其传世之作进行研读、探讨,从而了解了他们的思想与智慧,与他们达成了共鸣,认同了他们的价值观等等。同样的道理,佛陀的《大藏经》已经摆在很多寺院的藏经楼里面,后代的智者们通过仔细翻阅,就会认识到佛陀的智慧无与伦比。所以,通过佛陀的教言来了知佛陀,应该是最好的一种论证方法。 
       其次是要建立凡夫的未来。那么,凡夫人未来可以达至佛的境界吗?绝对可以。佛陀自己修行成就了,依靠他所宣说的教法而如是修行的无数前辈大德们也都成就了,那么我们如果也如是修行,则必定也会成就。为什么呢?因为修行和成就两者是因果关系,因存在的话,果必然会现前的。成就之因就是如法修行,不如法修行决定无法获得成就。此处表明修行成就并非无因而生。
       03、以理证成前世无始、后世无终
       那么,在修行的这些聚合的因缘当中,到底什么才是导致我们最终获得成就的近取因呢?修行的近取因,也即我们修行的所依不是外在的无情法,也不是身体的整体或部分,而是有情心识的自性——光明如来藏,并且这个自性并不是无常性的法,而是永恒存在的。所以,光明如来藏极其稳固,堪为我们修行的所依。以下具体分析佛教如何建立心识的存在性及稳固性。 
凡是佛教徒都承许三世因果的轮回不虚,但是内道的某些论师在建立自宗观点时,所举的理由并不充分。它的不合理性表现在,其观点的实质与顺世外道现世美派的观点相似。他们仅以现世的前因后果来证成三世的因果,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一、内道他宗如何说?
       其他论师认为: 
       1. 有情的前识是存在的。因为依靠各自的自证现量,就可以了知此刹那的心必定要依靠前面的总识。既然前总识成立,前别识也必然成立,即:以此刹那的心作为基点,它前面所有刹那的心识都成立,那么它前面的任一刹那的心识都合理存在。反过来说,如果前别识不能成立,则前总识也不能成立,即:如果以此刹那的心作为基点,它前面任一刹那的心识不成立,那么它前面的所有刹那的心识都不能合理存在。
       比如:我们已经了知了烟(总)必定是从火当中产生的。所以,当我们看见山上有烟(别)的时候,就能够推知它也是从火当中产生的。反过来说,如果山上的烟(别)必定不能从非火当中产生。那么烟(总)也必定不能从非火当中产生。 
       2. 有情的后识也是存在的。因为依靠各自的自证现量就可以了知此刹那的心必定会产生后面的总识。既然后总识成立,后别识也必然成立,即:以此刹那的心作为基点,它后面所有刹那的心识都成立,那么它后面的任一刹那的心识都合理存在。反过来说,如果后别识不能成立,则后总识也不能成立,即:如果以此刹那的心作为基点,它后面任一刹那的心识不成立,那么它后面的所有刹那的心识都无法合理存在。
       比如:灯(总)都发光,酥油灯(别)也会发光。反过来说,如果酥油灯(别)不能发光,那么灯(总)也都不能发光。 
       二、现世美派如何说?
       1. 关于前际:今生当中的心识是存在的,但是今生的心识是在因缘聚合的时候,由四大聚合的无情法的身体当中产生的。
       2. 关于后际:今生当中的心识是存在的,但是人死了以后,心识的所依——身体通过土葬、水葬、火化、风化、天葬等方式处理之后,最后全部都消失于四大当中。这样之后,心识也就像灰尘在空中被风吹走一样荡然无存。
       三、上二宗派的不合理之处
       1. 前际方面的不合理之处:内道他宗论师用以烟推火的比喻恰好相合了顺世外道的观点。烟是无有燃烧的一种事物,这种事物是从与其不同类的火里面产生的,这就像心识从不同类的身体当中产生一样。 
       2. 后际方面的不合理之处:内道他宗论师以灯火的比喻无法安立自宗,同时也不能推翻外道的观点。虽然灯火现在发出光芒,但是灯火的光灭了之后,它的光再继续延续下去的道理也无法论证。 
       四、合理自宗通过以上分析,自宗确定的合理观点是:前际无始,后际无终。
       这二者可以运用两个三相齐全的真因论式来成立。 
       1. 建立前际无始的论式:有情众生今生当中第一刹那产生的心识(有法)是依靠前世最后一刹那的心识作为近取因所产生的(宗),因为心识除了自己前面同类的因以外,不观待其他任何法之故(因),如同我们现世的心识(喻)。 
       当然由前识产生后识,这是从近取因的角度而言的,另外还有父精母血等其他的俱有缘的作用,也对产生心识的差别法有一些影响。 
       2. 建立未来无终的论式:有情众生今生的心识(有法)在死亡之后必定还会结生后世(宗),因为业惑烦恼的因缘具足,无我智慧的障碍没有的缘故(因),如同阳光、水、土等因缘齐全,种子不得不产生苗芽一样(喻)。 
       既然有情众生必定会连绵不绝地繁衍生息下去,这个轮回无有尽头,那么,还有修行、解脱这回事吗?有的。因为从一般有情的角度来说,轮回绝对是无始无终的,但对于其中的个体有情来说,却是有修行、有解脱的。对于热爱修道的人们来说,此观点的成立并不是一个坏消息。 
       其实,自宗承许的后际无终有两重含义:一者是具有我执之明了无终;一者是无有我执之光明无终。要想通过修道而成就解脱果位,无非是要找到轮回之因,然后断除其因,从而达到修道的目的。对于如何修道而成就解脱果位,不同宗派都有不同的承许。其中,以裸体外道为主的外道认为:善恶业、身体以及众生的心识,这些因缘聚合就形成了轮回的因。所以他们为了断除这三种轮回之因而不惜尝试各种苦行,以达到灭尽轮回的目的。比如他们在恒河水中沐浴,以期洗净自己的罪业;或者在五种火中焚烧身体,认为这样死后可以升天。但是这些见解和行为都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样无法彻底灭除轮回之因,修行他们的苦行之道并不能达至究竟的解脱。 
       所以,外道虽然为了灭尽这三者而进行苦行,但如果我执没有斩断,这也是徒劳无益的。只要我执存在,业和烦恼就会不断产生。这就如同一棵树的根没有斩断,只是斩断它的茎、叶、花、果,到了春天的时候,它们又会开始生长。而且,纵然可以通过苦行来摧毁业和身体,因为没有断除无明的缘故,还是要继续投生在轮回当中。所以要断除轮回之因,无需断除业和身体,只要断除心识的无明我执即可。因此,外道的这些苦行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断除轮回之因,而只能是在消业方面起一些辅助性的作用。 
       自宗认为三界轮回的根本因就是无明,也就是我执——萨迦耶见。这个道理应该通过十二缘起来了解。众生因为有了我和我所执,一切轮回的迷乱显现就会自然而然出现。有了无明,面对悦意的对境就产生贪心,面对不悦意的对境就产生嗔恨心;有了贪嗔之心就会造作善、恶业;有了善、恶业,在业的吹动下就形成了六道轮回。接着,十二缘起支后面的其他支就不断出现。比如我们今生当中的六根,是从前世的六根当中产生的。以前世的六根作为今世六根的近取因,而以前世的心识作为今世六根的俱有缘,由色界和欲界众生的六根可以出现。如果前世的心识没有执著色法,那么虽然有前世的六根作为近取因,也无法产生后世的六根,那这种众生就会转生到无色界当中去。 
       当我们明白了轮回之因是什么,就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断除它,那么到底怎样来断除无明呢?我们通过修不净观来对治贪心;通过修慈悲心来对治嗔心;通过修缘起观来对治痴心;通过修平等观来对治慢心;通过修喜无量心来对治嫉妒心等等。这种种的方法可以压服我们相续当中的各种烦恼,但却不能完全断除无明,因为这些修法并不是与我执完全相违,实际上,要完全斩断无明,必须要有无我的空性智慧,一旦证悟了无我的空性智慧,从此以后,凡夫的心就将不再延续下去。比如青稞的种子必然有它的前前同类,它们是相续不断而存在的,但是如果用火烧坏了种子,从此之后,它的后际就再也不会延续下去。 
       这以上讲明了“具有我执之明了无终”的道理。那么,我们光明的心的本性是否也是无终的呢?是的。当我们通过修行而获得涅槃的时候,心的相续并不会也以此而中断。对于众生心的本体,无论显、密,都共同承许为是空性光明无离无合的一种本性。这种本性,从凡夫到佛果都不会灭尽,它指的是如来藏心的本体。佛地时圆满的二无我智慧与它没有任何相违之处,所以它会一直存在。
       04、结语
       综上所述,凡夫的分别心最终全部都会灭尽,而远离能取所取的光明心永远也是不会灭的。凡夫通过修道,断除了分别妄心,最终必定会现前离戏的光明之心。因为修道的所依是稳固的,依靠串习可使它的本体达到无限的境界,而其他任何事物都没有这些功能和特点,它唯一是我们的心具足的。我们的心随着修炼会有所改变。如果心的自性不稳固,那么串习任何事物也不可能达至究竟。 
       光明心到了最究竟的时候,是怎样的呢?“无二取”。 就是能取、所取的分别念全部都没有了,而且存在心性的本来光明,所以这种心是无有错谬、无有分别的,它能无误衡量对境。它是正量。 
       所以,我们佛教徒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修行而现前这种究竟的境界,这是一种最高的智慧,它能照见一切对境而且符合事实。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未来在哪里?为了达至究竟佛地而修行,这就是我们最终的未来。
上一篇:中观|梦中的AI 下一篇:现观|转凡成圣的修行蓝图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wybuddhist@163.com告知,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