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佛学研究

佛学论文

网站首页 > 佛教研究 > 佛学论文
别解脱戒是修行的基础
来源:喇荣五明佛学院 汉学院 日期:2015-06-19 浏览量:6640

男众部戒律系 释圆辈

“吾灭度后,汝等当尊重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如贫得宝,当知是汝等大师。”这是佛陀在《佛遗教经》中对弟子的殷殷教诲。既然佛陀如此重视戒律,说明戒律对修行人而言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佛法的兴衰、众生的解脱,故律典中言:“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毗尼若亡,佛法亦亡。”戒律作为佛教三藏之一,博大而精深,分有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越往上越难守护。如阿底峡尊者曾言:“别解脱戒我丝毫不犯,菩萨戒偶尔犯,密乘戒经常犯。”其中别解脱戒可说为是一切戒律之基础。

要守护别解脱戒律,就首先要了解制戒的缘起,佛陀成道之后十二年中,所有的弟子行为都非常清净,不要说严重的罪业,甚至是轻微的罪业都不会毁犯。当时属于果期,众生的根机福报殊胜,因此对罪业各个方面自然远离、不会违越,故而佛陀也没有广制戒。在这十二年中,只是通过略摄的戒条来表示而已,比丘们经常持诵的戒经很短,只有四诵,通过这些来对治自己内心的烦恼。

此十二年中如秋天的水一样,非常的洁净。这当中有一种说法,就是有弟子问佛陀,如何让佛法长久住世?佛陀说,要有戒律。于是就有弟子祈请佛陀为使佛法久住于世而制戒。佛陀说,任何事情都要观待缘起,戒律也不例外。之后,在第十三年的时候,开始出现一些不如法的行为,佛陀随弟子的毁犯就开始制定相应的戒条。这些弟子在某些程度上也是一种示现,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

最开始违犯的是淫戒,有个名叫苏阵那的弟子与曾经的妻子发生不净行,并有后来的种种不如法行为。佛陀对其无数方便进行了严厉呵斥,这些在《毗奈耶经》中讲得很详细。弟子受到呵斥后,也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如法,于是接受批评、愿意改悔。佛陀看到制戒会有十种大的利益,乃至能使众生获得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利乐,于是就开始制戒。

我们首先来看别解脱戒,也称别别解脱、处处解脱。它主要是对治我们相续中的贪心。因为如来大悲,见到这样的非法行对众生来讲会有损害、会带来恶果,不愿众生堕落等而制戒予以遮止。那么我们就了解佛陀制戒的目的和意义,不是像有些人以嗔恨心的方式故意规定、有所损害等,或者是没有慈悲心的方式。佛陀完全是以慈悲心,为了令众生获益才随毁犯制定戒。佛陀制戒总共有十大利益,如令僧欢喜、降服破戒、令梵行久住等。在益西上师著的《走向解脱》中有详细宣讲,我们了解了这些教理,才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守护戒条。

别解脱戒总共有八种,即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正学女、比丘、比丘尼戒以及在家居士的八关斋戒。这八种戒囊括了在家和出家、男众和女众四众弟子修行佛法的行为准则。根据所受持戒律的不同,所守护的戒条也不相同。一般而言,越往上的戒功德越大,也越难守护。故佛说,末法时代若有五个持戒比丘,则能令佛法住世。为了佛法长久住世,吾等应速速发起学戒、持戒之心。此乃佛子之责、众生之福、诸佛之期望也! 

“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要持戒就首先要了知在受戒时如何得戒,这很重要。有了戒体的基础,后后的功德才能产生。戒律一旦失坏,则后后的功德很难产生;就如同墙上的花纹,墙体若坍塌,则墙上的花纹也就不复存,因为它没有一个存在的所依。

那么,修行人在受戒时如何才能得戒呢?首先我们来看皈依戒,一般而言,皈依师会带领皈依的弟子念诵三遍皈依偈,在第三遍皈依偈念诵完毕之时,自己获得戒体。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受一条或多条的在家居士戒,如若居士戒有所毁坏,可以重新再受。这是在家戒和出家戒的不同,这些应当了解。

下面我们来看沙弥戒、沙弥尼戒。受戒的对象是沙弥(或沙弥尼),也称能学之人,有三品:(1)从七岁到十三岁,叫驱乌沙弥。六岁以下年纪太小,不能修道故不能度其出家。(2)从十四岁到十九岁,叫应法沙弥。这种沙弥与沙弥行为相应,一能事师服劳,二能诵经坐禅,故名应法沙弥。在受沙弥戒时,传戒师会弹指,当听到弹指的声音当下获戒体。(3)从二十岁到七十岁,叫名字沙弥,这种沙弥本应受比丘戒,但因出家年晚,或其它特殊因缘,未能应受具足戒,所以叫名字沙弥。至于所学之法,同是沙弥十戒和二十四威仪。沙弥虽分三品,同是受持沙弥十戒,故统称法同沙弥。未受沙弥戒的,称为形同沙弥,也就是说,这种人未受沙弥戒,不能算作沙弥之数,只是形同沙弥一样罢了。

下面来看比丘、比丘尼的受戒、得戒方法,佛世时虽有多种得戒的方法,那都是特殊根机、特殊因缘下传的戒。如今都是以“白四羯磨”的方式传戒的。具体来讲是一白三羯磨。“白”指告白,首先把这个事情说出来,然后僧众观察、做仪轨,通过三番羯磨得到戒体。具体受戒的时候是一白后,仪轨念三遍,当仪轨的三分之二念完后得戒。第二羯磨的最后一刹那跟生起戒体是同时的,这时要马上作意自己得戒了,这很重要。也就是第三羯磨的第一刹那已经得到戒体了,这个刹那指成事刹那,不是指实际刹那。羯磨师弹指表示得到戒体,受完戒后,一个比丘师会告知你哪年哪月哪日得到戒体。受戒的时间很重要,在僧团中分上座、下座都是以受戒时间来分的。比丘戒只需在一部僧众面前受,比丘尼戒需在两部僧众面前受。对于出家的尼众,在年满十八岁时可受正学女戒,这是为了适应二十岁以后比丘尼戒的修行而设立的。这以上我们所提到的七种别解脱戒是一切功德的源泉。

对于八关斋戒的八条戒律,哪怕只受持一日一夜的功德也是非常大。若能在有生之年精进护持,则叫八戒居士。

以上我们介绍了佛教的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所受的八种戒律及得戒方法。若论修行弘法,出家在家一律平等。可是要想证罗汉果及成佛道,非出家不可。初出家的五年之内,专心精研戒律的开遮持犯及受持净戒、不犯威仪,叫做“五夏以前,专精戒律。”出家既满五夏,又精明戒律,方许离师外出听教参禅。须知听教参禅,都建立在五夏专精戒律的基础上。若不持戒,学参禅,一坐蒲团、欲念纷飞,必然走火入魔,梵行不净。纵然学得讲经说法,言行不一,多遭诽谤、败坏法门。《善见律毗婆沙》云:若人依毗尼为行,则得入定。得定便具三达智,此是以戒为本,因三昧故,便具六通。有心勤求定慧者,请三读此言。
许多修行人在未曾遇到佛法之前,都曾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过、迷茫过,在泪水的余光和伤痕疼痛之际值遇了佛法、值遇了大恩上师,犹如一只迷途的羔羊重新找到了回家的希望,也让自己疲惫的心得以休息。自此以后,生命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意义,将佛法和众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如果说,能有幸听闻经论是幸运的,那么能听闻戒学更是一种幸运,因为戒律不是佛陀何时何地都会宣说,也不是对任何人都会宣说。

“因戒生定,由定发慧。”戒定慧是修行人必须修持的三种学处,三者依靠前前引发后后,即初学持戒,摄诸妄心;戒心清净,便易得定;定性现前,发无漏慧,断诸烦恼,见自本性,这便可成就“三乘圣道”,不负“当初为求佛道来”出家之志愿!

上一篇:眼见为实 谁作裁判 下一篇:历经数百年的辩论 ——中观应成派…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wybuddhist@163.com告知,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