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博雅撷芳

背一部《孟子》,拿一尊诺贝尔奖
来源:索达吉堪布 日期:2016-11-22 浏览量:6824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小时候在父母的强迫要求下,背诵了《孟子》一书。虽然当时勉为其难,但在成年之后,幼年所背的《孟子》,居然成为他做人的基本原则。一生中对他影响最深的,并不是所专长的物理学,而是两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他后来拥有举世瞩目的辉煌,跟《孟子》对自己的启发不无关系。

       他曾说:在做人方面,物理学并没有起到很大作用,而从小的道德教育,却使我的人生有很大转变。

       在中国古代,最普通、最常见的教育方法,就是让孩子读诵经文,着重知识的灌输与积累。很多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由于汲取了这些智慧结晶,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但后来受西方文化影响,教育上讲究“实用主义”,彻底推翻了读古书的传统,把教科书从《大学》《中庸》《三字经》,变成了小猫、小狗、小燕子……虽然这些教学内容,与孩子的心理比较相应,讲起来也富有吸引力,可是它失去了内涵,学了以后,对一生没有特别大的助益。如果能像古人一样,读一些《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对做恶事就不会有兴趣。

       1988年,据说75位诺贝尔奖得主于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75位诺贝尔奖得主都是大智慧者,对人类未来的判断最具有发言权,也最具有科学性,他们对孔子思想尚且如是重视,我们就更不应忽视了。

       1993年,世界各国的宗教学家、哲学家、教育学家聚会美国,发表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一致推崇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认为这是全人类都应遵守的基本道德法则。这个道理,我在讲《入菩萨行论》时,从佛教的角度也解释过,其实自己不愿接受的痛苦勿强加于人,与佛教自他相换的理念非常吻合。

       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中国人,对西方外来文化全盘接收,却将自己五千年的孔孟之道完全抛弃。

       今天的韩国、欧美国家对孔孟思想相当重视,在为人处世、尊师重道方面,运用得游刃有余。而汉地的许多老师,却读不懂古文,不要说古代经典,就连唐诗、宋词也不精通,既然老师都不会,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这一代的中国人,变得没有文化根基,文化断层很严重。

在这个背景下,很多有识之士发起儿童读经运动,想依此拯救本民族的文化。

       如《弟子规》等童蒙养正的人格教育书,就很有必要背诵。在接受熏陶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明白做人的道理,就算当时不懂,等他长大以后,自然会或深或浅地领悟到其中真意,从而受用一辈子。

       当然,这些跟佛教比起来,可以说相差得比较远,但如果暂时不能接受佛教理念,不妨先学习一下古代文化。

       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此时花费一些时间,让孩子具备一个健全的心态、优秀的品格、良好的素质,让他们的人生有一个光明的开端,其实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为此而暂时让孩子放弃一些增长文艺、体育等特长的机会也是值得的。

       要知道,在孩子们懂得人生的远大目标之后,他们的后劲不可估量。

上一篇:一个孩子就是一个春天,一年只有一… 下一篇:父亲备忘录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wybuddhist@163.com告知,我们立即删除